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其八 南梁 · 菩提达摩
 押蒸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三四全无我(三四者,七也。五祖七岁遇道信大师,无人我出家也。),隔水受心灯(隔水者,五祖于蕲州蕲水得传四祖心印,故言受心灯。)
尊号过诸量(过量者,弘字也。),逢嗔不起憎(《天圣广灯录》作「从嗔不起增」。不起者,忍字也。)
扬州龙兴寺经律院和尚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
菩萨调伏身心。
具一切智。
调伏心者为定慧。
调伏身者为律仪。
假烦恼而后有身心。
有身心而后开知见。
权衡并用。
何莫由之。
如来于鹿野苑中。
为位具法轮。
始开此法。
持律第一。
有优波离如来。
谓戒为性源。
因定见性。
定为慧本。
因慧得常。
不依科教。
无所成实。
乃宣告四辈。
摄护身心。
命以优波长老集毗尼藏。
以优波无缘此土。
摩诃迦叶启迪当来。
而付嘱之。
与禅同祖者数世。
去圣滋远。
枝剖条分。
今学者所宗。
四分为盛。
此间有数息诸观。
以摄乱意。
是盖禅那之滥觞也。
沙门奉律。
犹世间行礼。
若备中和易直之心。
而无升降周旋之节。
于义为非。
为义非为半人。
恭惟世间。
皆归佛性。
体无分别。
俱会一乘。
胜妙法蠡。
爰倾海水。
明彻宝器。
方贮醍醐。
禅律二门。
如左右翼。
和尚执持戒律。
兼修定慧。
恩制落染。
为人式瞻。
六十年矣。
和尚法号怀仁
其人也。
天宝十载十月十四日
晨起盥漱。
绳床跏趺。
心奉西方。
既曛。
就灭于龙兴寺
春秋八十三。
僧夏六十。
缁素弟子。
北拒泗沂。
南踰岭徼。
望哭者千族。
会葬者万人。
其上首曰越州开元寺僧昙一福州开元寺僧宣常州兴宁寺僧义宣杭州谭山寺僧惠鸾东京敬爱寺僧璿光润州栖霞寺僧法瑜僧乾印润州天乡寺僧法云扬州崇福寺僧明幽延光寺僧灵一龙兴寺惠远等。
天下甘露。
正味调柔。
人中象王
利根成熟。
音乐树下。
长流福慧之泉。
雪山峰顶。
仰见清凉之日。
金刚决定。
烦恼无馀。
优昙开敷。
香洁盈满。
罔不成实。
乐说辨才。
得法华三昧。
众所知识。
物之依怙。
法施之恩重。
偫居之感深。
哀奉色身。
经始灵塔于某原。
像教也。
幽公自幼及衰所亲侍。
静言元梵。
俯托斯文。
试言之曰。
先陀婆者。
分于一名。
摩醯目者。
夹于三点。
众法归善
偫缘体无。
道岂远人。
宏之在我。
外离诸相。
犹行邪道。
内度四生。
方为灵觉。
至若调牛良田。
唯待天雨。
渡驮巨海。
护持囊。
喻夫灵药毒草。
同在林中。
甘泉淤泥。
共生地下。
畴能了达。
惟我宗师。
和尚太原郭氏。
厥后迁于淮左。
孩抱之岁。
誓齿道门。
亲慈所钟。
志不可夺。
因瑶台成律师受具戒。
律文有往哲所疑。
时贤或误。
一言曲分于象表。
精理自得于环中。
声振京师
如晞日月。
诸寺固请纲领。
乃默而东归。
即还扬都
俯允偫愿。
常诵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如意轮陀罗尼般若
佛心我得。
此心众生。
亦如谓天台止观。
是一切经义。
东山法门
是一切佛乘。
色空两亡。
定慧双照。
不可得而称也。
寒不加服。
暑不摄齐。
食不求饱。
居不易坐。
四方施舍。
归于大众。
一身有无。
均于最下。
朝廷之士。
衔命往复。
路出惟扬。
终岁百数。
不践门阈。
以为大羞。
仰承一盻。
如洗饥渴。
和尚与人子言。
依于孝。
与人臣言。
依于忠。
与上人言。
依于敬。
佛教儒行。
合而为一。
虑学者流误。
故亲教经论。
延来者听受。
故大起僧坊。
将警偫迷。
故广图菩萨因地。
善护诸命。
故曲济众生寿量。
以文字度人。
故工于翰墨。
法皆佛法。
兼采儒流。
以我慢为防。
故自负衣钵。
以规范为任。
故纲正缁林。
以发挥道宗
故上纡睿礼。
以感慕遗迹。
故不远他邦。
以龙象参议
故再至京国。
以轨度端明
故研精律部。
黄门侍郎卢藏用
才高名重。
罕有推挹。
一见和尚
慕味循环。
不能离坐。
退而叹曰。
宇宙之内。
信有当人。
黄门于院内置经藏。
严以香灯。
天地无疆。
象法常在。
太子太保陆象先吏部尚书毕构少府监陆馀庆吏部尚书崔日用秘书监贺知章礼部尚书裴宽中书侍郎严挺之河南尹崔希逸太尉房琯中书侍郎平章事崔涣礼部尚书李澄词人汜水王昌龄等。
所共瞻奉。
愿同洒扫。
建塔之地。
广狭如素。
高卑得中。
周临四衢。
平睹千里。
门人环莳列柏。
荐以名香。
空旷寂寥。
以哀以慰。
夫子门人。
轻重诸侯之国。
如来子弟。
皆为释梵之师。
敬悦其风。
以偈铭曰。
佛境无二。
佛心皆一。
随其根源。
乃起禅律。
持戒外奖。
观空内谧。
是藏私耶。
众僧秘密。
昏醉亿万。
求醒者稀。
如来戒定。
与尔为归。
性空因戒。
垢重初微。
彼上人者。
深乎道机。
真空不生。
妙果无得。
开明戒定。
洗去怨贼。
衣染波利。
鼻闻薝卜。
白日正圆。
如何昏黑。
昏黑既已。
四辈号咷。
不见金榇
空图白毫。
月明江阔。
木落山高。
迥野孤塔。
偫心郁陶。
训迪真子。
森然朗达。
阿难苾刍
迦叶菩萨。
仙发承足。
诸天奉钵。
智火遽然。
独留缁褐。
月苦淮甸
风悲楚川。
千株茂树。
百道春泉。
佛日长晦
浮图岿然。
哀哀龙象。
大庇偫缘。
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829年3月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初摩阿迦叶受佛心印。
得其人而传之。
至师子比邱。
凡二十五叶。
达摩得焉。
东来中华。
华人奉之为第一祖。
又三传至双峰信公
双峰广其道而歧之。
一为东山宗能。
秀寂其后也。
一为牛头宗严。
持威鹤林径山其后也。
慈氏之一支。
为如来之别子。
咸有祖称。
粲然贯珠。
大师号法融
姓韦氏
延陵人
少为儒。
博极偫书。
既而叹曰。
此仁义言耳。
吾志求出世间法。
遂入句曲
依僧炅。
改逢掖而缁之。
徙居是山。
宴坐石室。
以慧力感通。
旱麓泉涌。
以神功示现。
故皓雪莲生。
巨蛇摧伏。
偫鹿听法。
贞观中
双峰过江。
望牛头。
顿锡曰。
此山有道气。
宜有得之者。
乃东。
果与大师相遇。
性合神契。
至于无言。
同跻智地。
密付真印。
揭立江左
名闻九围。
学徒百千。
如水归海。
由其门而为天人师者。
皆脉分焉。
显庆二年
报身示灭。
道在后觉。
神依故山。
戒香不绝。
龛座未饰。
夫岂不思乎。
盖神期冥数。
必有所待。
大和三年
润州浙江西道观察使检校礼部尚书赵郡李公。
在镇三闰。
百为大备。
尚理信古。
儒元交修。
始下令禁桑门贩佛以眩人者。
而于真实相深达焉。
尝谓大师像设。
宜从本教。
言自我启。
因自我成。
乃召主吏。
籍我月入得缗钱二十万。
秣陵如符经营之。
三月甲子
新塔成。
事严而工人尽艺。
诚达而山神来护。
愿力既从。
众心知归。
撞钟告白。
龙象大会。
诸天声香之蕴。
如见如闻。
即相生敬。
明幽同感。
尚书欲传信于后远。
命愚志之。
上士解空而离相。
中士著空而嫉有。
不因相何以示觉。
不因有何以悟无。
达真谛而得中道者
当知为而不有。
贤乎以不修为无也。
寄老庵1114年 北宋 · 释德洪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自怜玉钵双峰信,来访牛头懒比丘
山色深浓过夜半,月华清亮近中秋
已欣境胜如龙阜,更觉庵幽占凤头。
梦幻此身犹且在,杖藜投老得追游。
栽松庵记建炎元年十一月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三、《石门文字禅》卷二二、光绪《黄州府志》卷三九、民国《湖北通志》卷一一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
《僧史补》曰:四祖道信禅师,以唐武德七年至破头山,爱洞壑深秀,有终焉之志。
禅者相寻而来,遂成丛林。
有僧不言名氏,日以种松为务。
私请祖曰:「衣法可以见付乎」?
祖师老之,曰:「汝能再来乃可耳」。
于是僧出山至浊港,见女子浣,呼曰:「我托宿得否」?
女曰:「我家具有父兄,可从问之」。
僧曰:「汝诺我乎」?
女曰:「诺」。
女周氏之季也。
僧即还山中,危坐而化。
周氏之女因有娠,父母怒而逐之于众屋之中,日庸纺里闬间。
已而生子,女以为不祥,弃浊港中。
明日视之,跏趺波间,溯流而上,异之,收养。
七岁随母往来黄梅道中,四祖偶见,问曰:「童子何姓」?
曰:「姓固有,但非常性」。
祖曰:「是何姓」?
对曰:「是佛性」。
祖曰:「然则汝无姓耶」?
对曰:「惟空故无」。
于是四祖笑之,乞于其母,为剃落。
二十授以衣法,为第五祖。
即游䨥峰,见栽松之全身,又至东山,见周氏之全身。
浊港周氏子孙之盛,殆今甲黄梅,三尺童能言其事。
僧赞宁《僧史》曰:「五祖弘忍禅师者,姓周氏,本河南,迁止蕲之黄梅
诞生之夕,异香满室」。
此矫诬之词也。
然可證佐者,母既出于周氏,而曰祖师姓周乎?
僧契嵩作《定祖图》,亦不能辨,何也?
岂当衲子以常理疑之乎?
夫圣人之托化,岂假父母之缘?
伊尹生于空桑,宝公生于鹰巢,独不论父母之缘耶?
自唐至今,学者疑信相半,不能决也。
建炎元年十一月记。
赞三十六祖颂 其三十一 南宋 · 释印肃
 押歌韵
破头山下起清波,流注黄梅不奈何。
四度敕宣端不动,尊威妙湛灌娑婆(第三十一道信大医禅师